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,距今已有370余年历史。
清福陵水绕山环,百草丰茂,百鸟争鸣,陵寝周围生长着数以千计的古松,40余万株名木古树蓊郁茏葱,被誉为“原始森林”、“天 然氧吧”,自然景色优美,生态环境怡人,堪称休闲之“佳境”。
清福陵又是一座具有满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皇陵建筑群,城堡式的方城,高耸的隆恩门楼,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宫等等,皆可称为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美杰作。
清福陵从昔日的皇家禁地成为人们观赏游览的场所,既有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,又有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,更有古老的文化遗产。
清福陵的“神功圣德碑”有一种奇特的现象,每当阴雨天气,碑身的背面隐隐约约能显现出“人形”,好似一位身材修颀、头挽高髻 、容貌俏丽的少女,她身着宽袍大袖,飘飘然如踏云而来,越是仔细揣摩,其形象就越加清晰。清代《留都十景》之一的“神碑幻影”指 的就是这一景观。
清福陵即东陵,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,因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,故又称东陵。清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 年(1629年),竣工于清顺治八年(1651年),经康熙、乾隆两帝增建,方具今日规模,整个陵园占地19.4万多平方米。
清福陵面傍浑河,背依天柱山,由前向后地势逐渐升高,水绕山环,草深林密,景色十分清幽。其布局虽与清昭陵如出一辙,但因它 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,故形成两大特点。第一,晋谒此陵时,由正红门到碑楼,须登108级石台阶。第二,建筑物随坡势起伏,显得更 加错落有致、高大雄伟。走入正红门,脚下是砖铺的甬路,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成对的石雕,有华表、驼、马、狮、虎等。沿“一百零八磴 ”台阶拾级而上,是一个平整的台地,正中立着一座重檐歇山式牌楼,内立“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”,碑文是康熙帝撰写的,内容是歌颂 他曾祖创业开国的功德。牌的两侧是祭祀用的茶膳房、果房、涤器房,均为回廊式硬山造、灰瓦顶建筑。
碑楼的北面是方城,这是清福陵的主体建筑。方城为砖筑长方形,周长约370米,墙高约5米,墙上有马道、垛口,墙城的四隅各有一 座角楼,俱为二层重檐歇山式南面正中辟门,上有三滴水歇山式门楼。方城的正殿叫隆恩殿,是供奉神牌和祭祀的地方,殿前有焚帛亭, 两侧有东西配殿,均为歇山式建筑,带回廊。殿后有石柱门、石五供和券门。方城的北面就是月牙形的宝城,宝城前壁的正中有一座琉璃 照壁。宝城的正中是宝顶,系用三合土筑成,下面的地宫埋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皇后叶赫那拉氏。清福陵规模尽管比清昭陵小,然 而由于它有上述两大特点,再加之环境优美,仍独具魅力。 所以,人们游罢清昭陵,依然能兴致勃勃地续游清福陵,而不会产生雷同感 。